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篇(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篇(全文完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一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可桢一丝不苟

设计意图: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出示提纲。B让学生自学。C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7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

爱惜莲叶守、欣、喜、让、欣赏

祖母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状况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水的珍视,懂得应该珍惜有限水的资源,并感动于祖孙俩克服缺水困难仍坚持植树护绿的行为。

2、通过品味关键词语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4、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应该珍惜有限水的资源,并感动于祖孙俩克服缺水困难仍坚持植树护绿的行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在刚过去的五一长假中,也许有许多同学都去旅行了吧,的确,旅行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旅途中的一些见闻还会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一些启示。一个游人在经历了西北行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出示句子: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1、指名读句。

2、生读句质疑。(板书:真正的愤怒、一碗水)

3、齐读课题:真正的愤怒

二、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是一碗怎样的水?

2、生交流。(师随机板书,板书预设:珍贵)

三、深入学习课文

1、理解水的珍贵:

师: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不着急,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西北地区的黄河沿岸,水对于生活在西北地区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让我们随着镜头去感受——

(师叙述)这里是大片龟裂的土地,这大概是所有去过的人,最初而又最深的感受,这里的人们饱受着缺水的苦,母亲半年才洗一次衣服,孩子上学之前只噙一口水,如果问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人们的心愿是什么,他们会告诉你,那就是痛痛地下一场雨,于是,在天空响过一阵惊雷之后,你会看到——《美丽的大脚》片段播放。

师: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隐约感受到了这碗水的分量,请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碗“珍贵”的水,请特别注意课文中描写祖孙俩对待水的句子,划到以后,请轻声朗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呢喃软语”、“通晓”、“快意”、“犒赏”、“无忧无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文中的语言表达“()鸟儿()地叫,仿佛在告诉人们()。”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由“鸟语”导入,了解“鸟语”

1、板书:鸟语。谁来读课题。(指名读题目)

鸟语后面加两个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叫——鸟语花香。

又是鸟语,又是花香,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美好的、美丽的、美妙的),总之这样的情景是美的。

2、课文写了那几只鸟的叫声,分别是怎样的叫声?(布谷鸟——布谷布谷;喜鹊——喳喳喳喳)

你还会说那些鸟叫的词语:唧唧喳喳、啾啾、咕咕……。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这样的鸟叫声叫——呢喃软语。(呢喃——形容像燕子一样的叫声。)说说“呢喃软语”整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板块——学习传说,了解“我”的兴趣

1、据说,古时候有一个人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很多内容,这个人叫——公冶长。

谁来读读这个故事,公冶长从燕子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2、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我”被这个传说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引起了我的兴趣,引起了我想听鸟语的迫切愿望。把这一愿望划下来。

谁来读句子,注意读好这三个词语:通晓、犒赏、快意,读出迫切的心情。读后交流:“我”想和鸟儿做些什么?

第三版块——学习和布谷鸟的对话,寻找规律,强化训练

1、自读4—9节,想象和布谷鸟对话的场景。

2、来,我们一起读读。

师生、男女生一起读“我”和布谷鸟的对话,布谷鸟的话告诉我们——

是啊,听了布谷鸟的话儿,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在布谷鸟的催促下,去认真学习。

我和布谷鸟的对话真有意思,思考:布谷鸟的话有意思在哪里?(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看,学生还是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的:都是四个字;最后一个字和“谷”押韵;都是催促人们……)

2、如果农民、学生、工人分别和布谷鸟对话,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对农民说,种田撒谷;

对学生说,认真读书;

对工人说,干劲十足。

这样的对话就称为——无拘无束,词语拓展:

无()无()无()无()

有()有()有()有()(这也是课后的练习之一)

3、从布谷鸟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布谷鸟的叫声,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版块——略读和喜鹊等其他鸟儿的对话,再次组织训练

1、自己读第10小节,读后思考,从喜鹊的叫声又听出了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喜事:考试第一、竞赛获奖、世博召开、买房搬家、火箭上天、生日快乐……(组织学生分类:家庭的喜事、家乡的喜事、国家的喜事)

2、指导读课文,读出人们内心的喜悦。读后练习说话:

喜鹊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3、“我”和百灵鸟、黄莺、画眉又是怎样对话的?理解“知音”这个词语的意思。

练习: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老师提供一组词语:叽叽喳喳、咕咕、啾啾、引吭高歌、鸣唱……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词语组织说话。

第五版块——总结课文

读句子“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从鸟儿那里我还学到什么,是啊,“我”和鸟儿的`感情越来越深,我也从鸟儿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一股力量。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乃怪课文最后这样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 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 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一、复习。

1、 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兴亡

合适 召 慎重 解狐

2、 读通重点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听写下列词语:兴亡 慎重 举荐 当此重任

二、理清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 ) 荐( ) 伐( ) 悼( )

晋( ) 存( ) 代( ) 掉( )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3、 归纳段落大意,按课文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 快速朗读课文(或默读),小小组合作讨论各段的段落大意,然后交流。

四、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六、作业:

1、 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慎重 才能 重任

2、 照样子写词语。

代替(“代”与“替”意思相近):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放录音《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想)

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C、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B、纠正学生的读音。

C、自由练读课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

(二)、(2-6)讲植树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5、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下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回忆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

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到处”

4、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5、细读3-6小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6、讨论、交流并板书:

绿色工厂

绿色宝库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7、进一步理解词句,并指导朗读。

A、结合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B、“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

指导读好第四小节。

C、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什么是“绿色的希望”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6节。

D、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植树的好处多不多?(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

齐读第7段。

(四)、背诵指导

1、放课文录音三遍,学生边听边小声跟读。

2、指导朗读技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组背诵课文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植树还有哪些好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六、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七、教学反思:

《走,我们去植树》这不是一篇假诗,不是一首想像诗,而是一首实践加思考的诗,是一首通过实践来说理的一首诗。植树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创造,我们应该让学生拥有这种创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头脑展示了孩子们的希望,展示了人类需要的环境。这一句句创造之语,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学生,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而农村的孩子这种体验还是有的,因为大多数的农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树的活动,他们摸一摸,看一看,也会有着灵动。但不管是有,还是没有,但能以诗的方式主动表白自己的感动的学生却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课上,特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应该引导他们学着用诗的方式记下自己的感动。课后有第五题是: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其实也可以模仿着课文的形式,让学生以诗的方式介绍,也许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既然诗是一种创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拥有这种创造。这也是母语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推荐访问:下册 四年级 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篇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文库